1.溶液配制完,平衡一下很重要。
很多新晉研發人員做實驗并無規劃,對于溶液總喜歡現用現配,對于簡單的無機鹽緩沖液倒是還好,對于成分相對復雜的緩沖液,建議還是提前一天配制,讓各個組分平衡一段時間更保險。
我舉個例子,配制校準品和質控品的時候,有時候我們有時發現,剛配制完即時測量,與2-8℃平衡一段時間再去測量,尤其對于低濃度點的測量值,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顯著差異。包括對于凍干品的制備,我個人也都是習慣先把校準品配制完放置一段時間,讓校準物質跟緩沖液有一個充分的平衡過程,然后再去凍干,這對于復溶后的穩定性,以及瓶間差異性都有更優的控制。
2.PC-300除了是防腐劑,也是一個消泡劑。
我們在配制含有BSA,酪蛋白或者含有吐溫20這類溶液的時候,很多同仁為了加速溶解,攪拌地特別劇烈,導致泡沫起了一大堆,特別難以消除。
建議大家PC-300先不要和其他組分事先一起加進去,可以等其他組分溶解地差不多的時候再行加入,你會發現它對于泡沫的消除非常有效,同時它還有助于某些組分的后期溶解。
3.溶液配制完,過濾一下更優。
之前有個做免疫層析的同事,發現把偶聯和封閉用的溶液,經0.45um的濾膜過濾以后,膠體金的死金以及乳膠微球的聚集問題都有一定程度地降低。后來我把針頭過濾器掰開,在濾膜上發現了較多的黑色不溶性顆粒,甚至還一些細小的毛發。就像晶體的形成需要母核一樣,很多問題的發生都依附于細不可見的微小雜質。
4.實驗室的溶液配方需要統一,試劑的更換需要第一時間知曉。
我們很多時候容易犯懶,通用試劑用完,一般先看看別人有沒有類似的溶液,然后蹭用。這導致了很多實驗在某個時間結點做的很好,之后就永遠也重復不出來了,而且無法追溯。所以實驗室統一通用溶液配方很重要,如果有條件,甚至配液的人也可以固定為某一個人。
另外,生化試劑更換新批次或者新廠家,相關人員要及時通知到每個人,包括但不局限于抗原抗體、BSA、酪蛋白、吐溫20、Triton×100、EDC、NHS等各種常見試劑,甚至包括Tris、磷酸鹽、硼酸、蔗糖這種無機試劑。很多物料的更換,都需要帶來工藝的微調整,研發人員對此需要有心理準備,無需詫異。
備注: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《IVDiagnosis》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